随着清洁能源价格下跌,绿色溢价下降,经济主体对化石能源需求减少,其价格下降,反过来会提升绿色溢价。
早在1776年,古典经济学的鼻祖A.斯密就已运用看不见的手的隐喻指出,各自追求自己目标的众多经济参与者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会不由自主地走向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论竞争性市场体制》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体制下放非但没有取得充分发挥基层积极性、创造性的预期的成效。我介入这场讨论,是从2004年参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和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讨论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时开始的。所有这些都表明,采取果断措施来进行应对是必要的。不过,尽管历史发展的大逻辑决定了国家的体制要沿着市场化、法治化、民主化的取向前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整体推进的改革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反映这种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中有深厚的思想沉淀和社会基础,因此改革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它不免时常出现曲折、反复和回潮。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储备和传统意识形态对于市场必然产生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的厌恶与畏惧,就使得必须坚持计划经济主导地位的旧思维很容易以这种或那种方式重新回到统治地位,造成在方针政策上的摇摆。
另一方面,继续推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种理论框架的误用,加上想用强刺激政策应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结果是频繁地使用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效率属于经济学的问题,而公平属于社会学的问题,二者无所谓矛盾与冲突。
二是公共产权制度的改革。社会不发育起来,社会不可能约束政府。而完善的重点仍是放权、分权,因为政府对微观的干预还是很多。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垄断,而是公共产权的收益怎么让所有老百姓享受到。
但仅靠经济改革本身不够,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多地依赖于社会领域的改革。社会平等,机会公平,最终是用社会来约束政府,让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保持协调。
公共资源、公共资产为国家所有,落地的方式是其收益能够让全国人民共享。现在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政府是不是都能解决呢?这里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进入汽车时代以后,交通事故不断增加,交警有限,轻微的事故让双方自己解决,不要找警察。有人在讨论国有垄断,提出要改革。通过放权、分权给市场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这个市场还不完善。
到社会学被重视时,又看重公平。社会分权促进社会发育,社会发育促进社会平等。那么,如何让社会来约束政府?首先让这个社会发育起来。所以,我认为社会改革的核心点是推进社会平等,使公平与效率保持稳定的平行状态。
要让社会发育,就需要给社会分权,不给社会分权,社会不可能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那就什么都要靠政府去管。没有社会平等,经济改革、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就无法向前推进。
现在,推进社会改革,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对城乡分治导致的不平等的改革,这说了很多年了,城乡居民在社会的基本权利方面是不平等的,造成了两个不平等的两大群体,尤其是农民工,这方面的改革需要加快推进。这个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
如果只用经济学的思维,或只用社会学的思维,时而强调效率多一点,时而强调公平多一点,就意味着这个铁轨的高低宽窄在不断变化。常说的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认为两者相矛盾,其实是把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放在一起,从逻辑上看是讲不通的。财富带来权利,贫富差距扩大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平等,阶层固化,并进一步带来新的机会不公平。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改革,主要围绕一个关系来展开:政府与市场。当经济学至上时,看重效率。经济学强调效率,社会学强调公平。
如果把整个社会比作火车,那么效率和公平就是两股铁轨,二者必须总是处于平行的状态,否则社会这个火车就会出轨倾覆。社会平等的核心是机会公平,而不是结果的平等。
但经济自由仍是有限的,同时伴随着市场的不平等问题,市场的机会不公平问题。北京日报 2011年11月28日 进入 刘尚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社会改革 社会平等 。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改革。通过经济改革,让经济主体有了很多的自由,可以自主决策,自由流动,自由组合,自主地创造财富。
社会领域的改革指向是平等,也就是实现社会平等。但是,当前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公共产权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其收益大量流失了,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但经济自由仍是有限的,同时伴随着市场的不平等问题,市场的机会不公平问题。当经济学至上时,看重效率。
社会不发育起来,社会不可能约束政府。效率属于经济学的问题,而公平属于社会学的问题,二者无所谓矛盾与冲突。
财富带来权利,贫富差距扩大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平等,阶层固化,并进一步带来新的机会不公平。公共产权制度改革就是使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怎么落地,不能让社会主义公有制悬在半空。
经济学强调效率,社会学强调公平。公共资源、公共资产为国家所有,落地的方式是其收益能够让全国人民共享。
通过经济改革,让经济主体有了很多的自由,可以自主决策,自由流动,自由组合,自主地创造财富。没有社会平等,经济改革、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就无法向前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指向是平等,也就是实现社会平等。社会分权促进社会发育,社会发育促进社会平等。
通过放权、分权给市场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这个市场还不完善。北京日报 2011年11月28日 进入 刘尚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社会改革 社会平等 。
社会平等,机会公平,最终是用社会来约束政府,让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保持协调。这个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改革。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改革,主要围绕一个关系来展开:政府与市场。